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

    陆少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已整整一天,丁大钧等人在门口几次欲敲门,都被卫兵拦下,“丁处长,督军有令,谁都不见。”

“我有重要军情,必须马上见督军。”

卫兵不为所动,丁大钧只好退回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摇头。李庭云和陆少芷走进来,丁大钧忙站起来迎上去,“三少爷,督军还是不见人。”

陆少芷走上台阶,卫兵还想拦,被陆少芷一瞪眼吓了回去,陆少芷敲敲门,“二哥,我是少芷。”

里面没动静,陆少芷正准备再敲一下,门吱呀一声开了,陆少蘅出现在门口,对众人说:“进来吧。”

陆少蘅面显憔悴,桌子上堆满了烟头,陆少芷打开窗子,一股凉风吹得陆少蘅不禁打了一个哆嗦,声音都带着战栗,“说吧,战局怎么样了?”

丁大钧看了一眼李庭云,示意李庭云说话。李庭云只好说道:“王鼎新自杀,颖阳丢了,老龙口至颖阳的铁路线得到恢复,项盛旅张清桃部正紧锣密鼓的南下。陆少荃已经对省城的外围阵地进行试探进攻。还有…”

“还有什么?”

李庭云接着说道:“陆少荃之彭震威部似有从水路进攻大通关,意图截断省城与蒲州的联系。”

听到这儿,陆少蘅眼睛里终于有点闪光了,陆少蘅把眼睛转向陆少芷,“少芷,日本人是怎么说的?”

陆少芷推了推眼镜,“中野圭吾说日本肯定是支持咱们,并且可以联合美,德发一个调解声明,,但是没办法直接出兵,美国人和德国人已经发了措辞严厉的照会,不希望外国军队出现在中国人的纷争中,不然将视为危害两国的利益。”

陆少蘅哈哈大笑道:“日本人都是过河拆桥的主,你们说说,接下来该怎么办?”

李庭云说道:“从军事角度,卑职觉得省城已无守得必要。省城地势平坦,城门众多,难以坚守。大通关是省城和蒲州的唯一连接点,一旦被攻占,省城就是孤城一座。卑职建议,收拢队伍,西撤蒲州,坚守大通关和西沙峪才是上策。”

此语一出,众人皆惊愕。陆少蘅一向以正统自居,而省城督军府就是正统的标志,放弃省城,退守蒲州,那就意味这主客移位。陆少蘅低着头,没有直接回应李庭云,而是问众人:“省城真的守不住了吗?”

李庭云继续说道:“蒲州有大通关,西沙峪两处关隘,集中兵力坚守,态势肯定要优于省城。”

“一枪未发就撤往蒲州,是不是有些太……”,丁大钧欲言又止。

陆少芷不客气的说道:“大钧的意思是一枪未发放弃省城,就算是洋人调解和谈,我们也没有资本。”

“我不能走”,陆少蘅站起来说道,“只要我还在省城,我还是一省之督,我要走了,人心就散了。”

陆少蘅继续说道:“省城守得住得守,守不住也得守,这是象征。即日起,省城防务将由本督军亲自担任,各部务必同心协力,守卫省城,击溃叛军。庭云,我任命你为蒲州防卫司令,从省城抽调两个团,增援大通关,务必守住大通关。”

众人离开,嘴上不说,心里却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。

晚上,陆少芷约了丁大钧李庭云到府邸一叙。陆少芷开门见山,“丁处长,李参谋长,我知道两位平素不和,但我也知道二位对督军是忠心耿耿。今天把二位请来,就是想和二位商量一下,未来的前途。”

李庭云面无表情,问了一句:“陆处长说的前途,不知道是督军的前途还是在坐的前途?”

陆少芷生硬的回道:“李参谋长,今日我能请你来,已是想开诚布公,局势危机如此,没必要再藏着掖着。再说督军的前途就是在坐的前途,更准确说是你们二位的前途。我就算不做这个劳什子外交处长,我还是陆家的三少爷,我照样可以过得潇潇洒洒。试问陆少荃破城之日,二位还能安居高位吗?”

李庭云哑口无言,李庭云知道以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,陆少荃肯定是不会饶过自己,反倒是丁大钧,丁家在省城实力非凡,丁大钧本身和陆少荃关系又不错,保命至少没问题。

“李参谋长,三少爷的意思绝没有如此狭隘,二少爷和四少爷打来打去,打了个生灵涂炭,流民无数,眼下省城攻防战马上就要开始,真打起来还不知道死多少人呢?”

“大钧说的没错,战争打到这个份上,依我看没必要继续下去了。日本人,美国人,德国人,宁州我大姐都提出调解的建议,说的自私点,都是陆家的人非得拼个你死我活?”

李庭云说道:“可眼下陆少荃气势如虹,未必愿意谈判?”

“谈判谈判,只要能坐下谈就能找到共同点。眼下最难的一关,不是老四,而是我二哥。在这个时候想让二哥低头,恐怕不会容易,二位都是我二哥的心腹之人,我希望二位能够劝劝我二哥。”

“陆处长,我近日就会启程去大通关,接管蒲州的防务,恐怕没机会帮您建言了。”

陆少芷哼了一声,“李参谋长,督军什么大事不都和你通通气?不妨劝你一句,陆少蘅和陆少荃是一个亲爹,打断骨头连着筋,战场上再怎么厮杀,照样是一家人。反倒是你,之前扣押陆少荃,追杀我二娘,你总得替自己想想吧。”

李庭云后脑勺冒出一阵冷汗,眼下陆少荃对全省是志在必得,城破之日,恐怕就是自己命终之时。李庭云不得已点点头,“庭云懂的陆处长的苦心,我一定尽力而为。”

和谈,是陆少芷一直在酝酿的事。陆少芷一直觉得,谁当这个督军都是陆家的人在当,至于这么拼死拼活。之前陆少蘅围困南岭,自己是这个想法,现在陆少荃围困省城,自己同样是这个想法。陆少芷秘密接触了日本领事中野圭吾,美国领事兰利以及远在宁州的陆家大小姐陆少兰。三人尽管目的不一样,但都一致同意和谈。日本人眼瞅着陆少蘅顶不住了,希望借和谈拖一下时间;兰利则是觉得不宜与日本人展开正面冲突,希望陆少荃见好就收;陆少兰纯粹是痛心两兄弟自相残杀,让别人渔翁得利。

陆少芷也曾试探了一下陆少蘅的意思,但陆少蘅毫不犹豫的拒绝了。眼下陆少荃攻略颖阳得手,大兵围困省城,陆少芷觉得和谈是时候了。

第二天,陆少芷就向陆少蘅提出了和谈的建议,并搬出洋人以及北京大员。陆少蘅意味深长的问陆少芷:“老三,听说你在老四那边有不少生意?”

陆少芷毫不掩饰,大方地承认,“我在二哥这里不也有很多生意吗?”

“老三啊,你还是不懂政治啊,唐宋元明清,为了一个皇帝的帽子,多少人父子反目,兄弟残杀。我和老四虽同姓陆,可督军的帽子只有一个。”

“二哥,帽子也得戴着合适才舒服,现如今督军的帽子不过是个累赘。”陆少芷一言中的,陆少蘅沉默不语。

稍顷,陆少蘅说道:“说说和谈的条件。”

“我和中野圭吾兰利还有大姐交换了意见:让出省城,保有蒲州,督军让给陆少荃。”

“哼,这和竖起白旗投降有什么区别?我还有十个团的兵力,岂有拱手投降的道理。陆少荃如果愿意谈,你告诉他,撤出省城和颖阳,我可以把宾州给他。”

陆少芷心里嘀咕,别说宾州,就是颖阳都已经在陆少荃手里,还用得着你送。不过陆少芷为人乐观,眼见陆少蘅松口,纵然条件苛刻也得试试,陆少芷打起精神,出城去见陆少荃。

意料之中,陆少荃一口拒绝陆少蘅的条件。陆少荃笑着对陆少芷说:“三哥,你觉得就眼下这个局势,我用得着和陆少蘅低头吗?把宾州给我,宾州已经在我手里了,还用得着他给?如果愿意谈,我的条件是陆少蘅通电下野。”

“老三,你我都是陆家的爷们,不至于这么赶尽杀绝吧?”

“三哥,从王鼎新搞颖阳兵变开始,我有多少次差点被陆少蘅赶尽杀绝,您比我清楚吧?”

“兰利和日本人也有和谈的意思,北京**也愿意派员调解,你总得顾一下外界的影响吧?”

陆少荃沉默了一会,“三哥,谈是可以谈,不过还不是时候,我要没猜错,这个和谈是您牵头的吧?等到陆少蘅想谈的时候,我们再谈吧。”

陆少芷无功而返,没有回去见陆少蘅,径直去了宁州。陆少芷探了一下两边的底,极为赞同陆少荃说的话,两边都认为还没有到谈判的时候,本身诚意不够,自己就是瞎忙活,还不如端坐城楼观风景,等用到自己的时候再回来。

没有诚意谈,那就只能打了。

陆少荃的炮兵率先行动。午夜时分,炮兵对省城重要的据点进行了一轮炮击,威胁恐吓的意图非常明显。原本督军府并没有在炮击之列,陆少荃还不想被人指责断绝人伦,只不过炮兵标定坐标出现失误,督军府前门大街挨了好几发炮弹,死伤十几个人。

陆少蘅端坐在督军府内,对侍卫护送他离开的请求置若罔闻。那一刻,陆少蘅突然有一种感觉,要是一发炮弹从天而降,自己也许就解脱了。

黎明时分,傅良玉,韩秋涛,张清桃三路人马分别从南,西,北门发起进攻,围三阙一,陆少荃还是不想赶尽杀绝。不过陆少蘅并没有想撤的意思反而把督战队放在东门。外围阵地是一些杂牌部队在防守,很快就土崩瓦解,战线不断向城墙推进。

李问溪陪着陆少荃来到前沿。傅良玉指着沙盘说道:“镇守使,我军进攻顺利,北南西门外围阵地都已扫荡干净,明日就可以进攻城门。”

“不要太轻敌,外围都是些杂牌,陆少蘅的精锐都集中在城墙防线,这才是硬骨头。”

傅良玉说道:“自合州,我军战无不胜,您就瞧好吧,我一准给您拿下城墙。”

战场轻敌是大忌,还没等到傅良玉发起进攻,陆少蘅竟然组织部队反突击。猝不及防,傅良玉的人竟然被打退五里,伤亡惨重。陆少荃走进傅良玉的指挥部时,傅良玉正在大骂手下的军官。陆少荃抬起傅良玉的胳膊,看了看他手臂上的伤,“不要紧吧?”

“皮外伤,不要紧。”傅良玉有些不好意思,声音也不自觉小了下去。

“战场轻敌是大忌,你不要骂他们,我看根结在你这儿。也好,越早被打疼了越清醒。老傅,城里可是还是整整五个团呢,都是第二师的精锐,依险拒守,不可小觑。城市攻防战不同于野战,得讲究章法和技巧,不能光猛打猛冲。今天把大家凑到一起,就是想商量一个妥当的办法,速战速决。”

李问溪说道:“镇守使,拐爷回话了,通往省城的水路都已经被封锁,咱们想再复制一次白沙湾的事,怕是不容易了。”

陆少荃点点头,“那就集中力量拿下省城。”

张清桃说道:“三个路人马分散在三个城门,兵力过于分散,得集中兵力打开一点,只要打开一点,整个防线就会动摇。”

李问溪点点头,“关键是要搞清楚陆少蘅的主要防御方向在哪儿,捡他薄弱的地方下手才是上策。”

傅良玉:“哪个门守卫最强我不知道,但是我知道东门肯定是守卫最弱的。”

傅良玉的话让陆少荃眼睛一亮,“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,既然所有人都觉得我们是围三阙一,放任东门不管,那我们就打东门。”